建房所用的材料,俗称“物料”,筹备建房材料叫“备料”。旧时,乡间农家,能盖得起砖瓦房的很少,建房需准备的物料主要是木材、石头、黄泥、房草(苫盖房顶的山草、海草)以及少量的砖、瓦等。其中石头、黄泥、房草需用量很大,俗谓之“三大堆”。
这些建筑材料,大多都取自当地。其中有的需花钱置办,有的不需花钱也能获得。如砍房架、做门窗的木料,古时皆取自本地山峦所出之林木。清乾隆《威海卫志》记载,“境内山最宜松”,清初以前“幽谷深岩,葱郁弥望”,“凌云之树,合抱之木,亘岭连山,遮蔽峰谷”。故那时建房木料多为本地山松以及柳、杨、槐、榆等。有山峦者,自采自用,无山峦林木的人家,就得花钱购买麻豆APP。但清初以后,由于“剪伐斯频”,加之屡遭虫害,“叠残于松狗(松毛虫)”,本山之木渐不敷用。其后,许多人家要建房,就不得不购买从东北舶来的红松、白松、落叶松、杉条杆子等外地木材。
具有典型胶东特点的刘公岛东村(20 世纪初)
除需购买木材外,还有的人家盖房子用的砌码头、走腰线或走檐需用的青砖,山墙垂脊上用的小瓦,以及扎墙缝的石灰等,也需花钱购买。不过,能盖得起青堂瓦舍、豪华庄园的富家大户,所需大量砖瓦、石灰等,却往往不需购买,而是雇人建窑,自烧自用。如清咸丰二年(1852),曾官至山西巡抚的梁萼涵,开始在文登万家庄大规模兴建庄园时,就曾在村南建起大窑5座、小窑20余座,雇用烧制砖瓦的工匠60多人。
称为“三大堆”的石头、黄泥、房草之类,旧时在境内乡村,多不需花钱置办,只要肯出力,靠自家艰辛劳动和亲邻出力帮忙,基本上就能备足备齐了。例如盖房所用的大量石头,在山区和近山村庄,多是从山沟里或河套里捡来的,尤以捡自河套的为多。威海滨海而多山,山多岩石裸露,风化侵蚀,多所破碎,乱石散落山坡沟夼。而境内山脉又多距海不远,发源于山区的河流,大多河床比降较大,源短而流急。所以不仅山涧沟夼常见“一川碎石”,夏秋大雨季节,山洪急湍,也把山沟的大量乱石冲到山下河道。人们称河滩的这种石头叫“河滚子石”。如清光绪《文登县志》等记载,威海城南河,古称“石落河”“石头河”,盖因旧时暴雨过后,山洪冲下的乱石遍及河床“取之不尽”而得名。乡间村落多临河而建,要备石料建房的人家,只待山洪过后“水落石出”,便可全家出动,有的还招呼亲友帮忙,到村边河滩捡拾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滚子石了。
搬运捡到的这些石头,大块的或肩扛、或两人抬,小点的或筐挑、或用地拱子车推,妇女和孩童用篓子拐。也有些要准备石料建房的人家,则不是全家上阵集中时间去捡拾,而是每天经过河滩时“当捎带”捡些石头回来。这样往往需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日积月累,才能备足所需石料。现今在乡间尚能见到的那些建于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房子,除极少数有钱人家的“财主房”用的是石窝子开采加工的形状规整成方成块的料石垒建外,大多都是用这种捡来的大小不等、形状各异的乱石或河滚子石。
接山连墙的山村民居,屋顶多用山草或麦秸苫盖(20 世纪初)
黄泥,是一种黏性很大的黄土。过去主要用来做垒石头墙的粘合剂,以及用黄泥加上麦穰、稻草等和成“草泥”,来抹屋笆。过去买不起石灰的人家,也用黄泥掺入细沙抹屋内墙面。盖房用的黄泥是不用花钱买的。过去大多数村庄都有一处公共“泥场”(也叫“黄泥窝子”),村民盖房,可随时到泥场采挖麻豆免费在线观看。有些缺少黄泥土质的村庄,只要村董或村中族长等有名望的人物出面,与有黄泥的邻村好言相商,村民就可到邻村泥场取泥盖房,这就是俗语所谓“人不亲土亲”。这种邻村相助的关系一旦确立,就会世代延续下来。
苫房顶用的房草,也多是就地获取。山区的人们多到山上割山草,其中用来苫房的,主要是境内山区普遍生长的一种草杆较硬、杆上有节的通常称为“贝草”的山草。海岛、渔村和近海农村,则多用海草苫房。
过去在境内浅海里生长着许多叶子窄而长的海草,俗称“海带(方言发音daì)”“海带草”国产麻豆APP视频。每年到了处暑节气后,成熟的海草被海潮成团成团(俗语谓之“一球一球的”)地卷上岸滩,要准备盖房子的渔村居民和附近村民,就开始到海滩上,用“捣粪”的二齿钩子拉潮上来的海草了。从处暑到十冬腊月,都是海草大量上岸的季节,其时,只要几个人用一两天功夫,就能拉到足够盖一栋房子所需的海草。拉到的大量海草,先垛在海潮不能到达的岸滩上。所以每到捞海草的季节,海滩上往往都是堆满了一垛一垛的海草。旧时乡间人家养得起骡马大车的并不多,搬运这些海草,多是全家人出动、亲邻帮忙,用肩挑、地拱子车推、牲口驮。
房架上铺的“笆”俗称“屋笆”。屋笆有用条子编制的像一张大席子的片状物,也有用植物的秸秆扎成“把子”的。“条子”就是某些树木(主要是灌木类)的枝条。过去境内山区有一种野生灌木,书名“雪柳”,其枝条俗称“轴条”,文登、荣成有些地方的方言发音也叫“竹条”“酒条”。“轴条”木质坚固又极具韧性,用以编制器物,最为结实耐用,是编筐、篓和屋笆上好的材料。不过因其不易大量获取,过去只有少数“上讲究”的房子能用上轴条笆。一般人家盖房用的多是从山上柞峦(俗称柞为“菠椤”,柞峦为“菠椤峦子”)的“菠椤橔子”上割取的一年生的“菠椤条子”,俗称“牙棵子菠椤”。没有山峦的农家,则要在准备盖房的上一年多种些胡秫黍(高粱),用胡秫秸扎成“把子”,代替条编的笆,一根一根紧挨着铺排在房架上。扎“把子”,一般用三四根胡秫秸合为一把,每隔一尺多长距离,就缠上一道细麻绳或“葛子”(山中野生葛的藤蔓)扎紧。“把子”的长度与房架前后坡总长度相等。盖一栋四间的民居大约需一百几十至二百根“把子”。
沿海渔村的海草房(20 世纪 30 年代)
麻豆免费在线观看